不知道大家在生活中,有没有闻到过“穷味儿”。

这个“穷味儿”并不是说没钱的人身上有不好闻的气味。

而是穷人这个群体会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因为没钱而导致的一些典型的行为方式。

我就闻到过这种味儿,比如越穷的人就越喜欢装排场。

我跟人说我老家是农村,过年一个村互相拜年都要散烟,家家户户都是硬中华起步,这个故事一直没人信。

每次对方都反问我:“你们村是有什么集体产业吗?都很有钱吗?

完全没有。绩粒达:每个阶段的人都很“穷”-绩粒达-网站首页平台

我老家就跟大家印象中的农村一样。

当地没什么工作,老人在家种地,年轻人都出去找事干,然后过年回家整齐划一的装排场。

年轻人一年到头在外面也就挣个几万块钱,过年回家撑场子就要花掉大几千。

每次他们聚在一起谈论20块钱的烟不好抽、几百块钱的酒不好喝、三十万的车不好开的时候,我就能闻到那股 “穷味儿”。

人都是越缺什么就越炫耀什么,因为想要掩盖自己的穷,所以反而花很多钱来充胖子。

与此相反,有钱人聚在一起的时候反而经常都在比“穷”。

这个“穷”也不是指钱,而是除了钱以外的其他东西,比如:

“我最近太忙了,很久没运动了”——健康穷

“我现在看书越来越少了”——认知穷

“我待在这个位置好几年了一直没升职”——圈层穷

不要说他们了,就连我这个层级的,每年都要花钱报一些认知思维的课去提升自己。

否则就会有一种很“穷”很焦虑的感觉。

而对于“穷”的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认知,其实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格局”。

直白点说,格局就是对一件事认知的广度和深度,认识得越全面越深刻,格局就越大。

《认知觉醒:开启自我改变的原动力》这本书里说过:

“我发现人与人之间的根本差异是认知能力上的差异,因为认知影响选择,而选择改变命运,所以成长的本质就是让大脑的认知变得更加清晰。”

提升格局,就是全面提升一个人的内涵和认知。

这是普通人能最快提升自己的方式,也是消除自己身上“穷味儿”最必须的方式。

那提升格局包括哪几个方面,又应该怎么做呢?

听川哥的,抓大放小,把握好这几个大方面就行。

01

物质格局

大多数穷人都有一种刻在骨子里的匮乏感。

只要手里没有可支配的现金流就会没有安全感,只有手里有两个子儿哪怕就五万十万的,也会觉得自己生活稳当多了。

但其实,五万十万不会给生活带来什么大的改变。

它的作用最多是,给你的心理带来了一点安慰。

之前我一个朋友,有两家公司同时给他发了offer。

一家从工作内容到团队氛围各方面他都很满意,但是工资比另一家少两千块钱。

可另一家虽然钱多,但业绩压力大,氛围很内卷。

他就在这两个offer里纠结,问我应该选哪个。

这个选择其实很简单。

只不过穷惯了的人一般物质格局都很小,把当下的物质看得特别重,才显得很难。

但仔细想想,每月多两千块钱对我们的生活根本不会起到质的改善更不会改变我们的阶层,它最多就是让我们多吃两顿好的。

两顿好吃的,跟一个舒心畅快的工作相比哪个更重要?

这个选择一目了然。

这就像,物质格局小的人很难理解,为什么有的人会卖房创业、会借钱创业。

因为他的视线就集中在当下,看不到这样的投入是会对下一个阶段有决定性影响的作用的。

如果被眼下的物质格局所困,那么你能做的选择就少之又少。

而不被物质所困的人是什么样子呢?

没钱就去借;

出现麻烦了就去解决问题;

做错了就认栽;

不成就再来一次。

这才是实实在在的大格局。

02

认知格局

所谓的认知格局,就是做价值选择的时候,要看到更大的世界和人群

小米雷军,28岁就做到金山的总经理职位。

虽然是穷人的孩子出身,但他凭自己的本事早就跻身上流社会了。

结果40岁的时候把自己全部身家投入进了小米。

做成了小米之后,现在又把全部身家投进了小米汽车。

 

这个“穷孩子”为什么能一次又一次做出这么轰动的事业来?

因为他的认知格局很大——“想让每一个普通人都能享受科技的美好”。

当用苹果的“上层人士”们都在嘲笑小米的低价低质时,上亿的底层用户却在感谢小米让所有人都能用得起智能手机。

这就叫认知格局。

我们大多数普通人,虽然没有这么牛X的本事去影响全世界,但是我们是可以影响我们所在的小世界的。

我们在一家公司做事时,格局也不要局限在自己的利益和小团体的利益上。

考虑部门的收益、公司的收益,也是大格局的体现。

公司总有傻X,但并不是每个领导和老板都是傻X,你有这样的眼界,自然也会有欣赏你的人。绩粒达:每个阶段的人都很“穷”-绩粒达-网站首页平台

03

思维格局

 

我们生活中遇到的那些遇事不慌,做事有条理的人,一般都是思维格局很大的人。

这样的人都有爱思考的好习惯。

我第一次创业的时候,没干过老板也不懂公司管理的事情,都不知道从哪儿下手。

但是干这么久以后,我也在不断提升,掌握了创业公司怎么稳步运转的思维结构。

其实,无论公司大小,所有的公司事务都可以分为四个方面:

主营业务

财务/人力/行政

销售/客户合作

合规/平台公关

把能想到的各个具体事务都分到这四个大模块里,给每个模块找好能力相匹配的负责人。

再把制定细则和监督实行的事情都交给相应的负责人,公司就不会乱。

我有了这样一套思维逻辑,我就是再开十次公司,也不会存在什么“再来一次一切都要重来好麻烦”的困扰。

因为我掌握了公司管理的内在逻辑,换的无非是业务罢了。

这就跟上学时候的学霸一样。

学霸为什么学得好的同时还显得很轻松?

就是因为各科的题目虽然不一样,但是他掌握了一套同样好用的学习方法

所以他学什么都又好又快。

学霸就是有思维格局的学生。绩粒达:每个阶段的人都很“穷”-绩粒达-网站首页平台

那我们有了这个认识,平时就要多思考多总结做事的底层逻辑。

有了培养思维格局的意识,不仅可以用在工作赚钱上,人际交往也同样很需要。

如果你自己不知道具体怎么提升格局,我也可以给你几条建议:

1 去一线、进名校、进大公司,跟优秀的人学习;

2 跟不同领域的聪明人交往,提炼共同点

3 多看卓越企业家的录访谈

4 看高净值书籍,尤其是政治 经济 历史

5 多经事儿,多阅历。

便捷入口——》APP简介

便捷入口——》收益展示

便捷入口——》虚拟项目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