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粒达:商业的本质就是交易
绩粒达7,061人阅读
今天,我想和你探讨一个我认为至关重要但可能略显枯燥的话题:商业的本质是什么?
在深入讨论之前,我想先问你一个问题。
作为职场人士,我们自然希望能够获得更高的收入。这无可厚非,每个人都渴望拥有更多的金钱。然而,现实情况是并非每家公司都能为员工提供高薪,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这个挑战呢?
同样地,作为创业者或企业家,我们的目标是满足社会需求,并销售更多的产品或服务。
然而,问题在于我们的竞争对手,即其他创业者或企业家,也有同样的想法。那么,我们凭什么能让消费者选择我们的产品或服务呢?
要回答这两个问题,我们需要弄清楚我们的产品或服务与社会和消费者的关系究竟是什么。
为什么商业的本质是交易?
让我们追溯到物物交换的时代。
从最本质、最底层的角度来思考,逐步抽丝剥茧,以理解整个商业的内涵。
假设你家世世代代养羊,我家世世代代种大米。
你家天天吃羊肉,我家则擅长制作各种大米制品,如米线、煮米饭、寿司等。
时间久了,我们可能会对各自的食物产生厌倦。尽管大米美味可口,但你也许会想换换口味。
在你产生这个念头之前,尽管你们家的大米制作技艺高超,但这些制品是否算作商品呢?
答案是否定的。为什么?
因为无论你制作得多美味,这些制品都是为了自给自足,而不是用于交换。
那么,什么才叫做商品?
只有用于交易的东西才能称为商品。
只有用我的羊肉去换你的大米,这才能构成商业行为。
因此,我们研究的所有商业问题,本质上都是围绕交易展开的。
有人常说,西方是商业文明,而中国是农耕文明。
那么,西方商业文明的起源在哪里呢?有人认为是起源于希腊的商业文明。
在《西方史纲50讲》中,得到老师李筠提到,希腊地区没有大河灌溉,地势丘陵起伏,气候导致周期性欠收,因此古希腊的谷物无法自给自足。
既然如此,古希腊人索性另辟蹊径:既然粮食不能自给,又必须要有,那就只能通过交换来获取。
古希腊人连吃饭这个最基本的需求都只能靠交换、靠商业来解决,因此李筠老师认为,古希腊的商业文明是被迫发展出来的。
无论是我们因长期食用大米和羊肉而感到腻味,还是因为外部环境所迫,我们最终都会选择用自己的物品去和其他人交换,以满足各自的需求。
而一旦有了物品的交换,商业也就应运而生。
因此,商业的本质就是交易,也是基础。
往深了说商业的本质可以分为四个层面。第一层是交易,第二层是产品或服务的价值输出,第三层是商业模式,第四层是满足未来需求趋势。交易需要努力,产品或服务需要匠心,完善商业模式需要价值循环的迭代,判断趋势则需要外部输入和自我认知的提升。
有些人可能在没有做好前两个层面的时候就尝试去做后两个层面,因为模式和趋势确实是赚大钱和扩大规模的关键。然而,商业模式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产品和服务的积累作为基础。没有产品和服务的积累,即使站在风口上,也无法抓住红利。即使借助了势能,也可能会遭遇惨重的失败。每年有数百万家企业倒闭,他们并非因为缺乏模式或看不到趋势而失败,而是因为没有满足生存所需的交易,以及无法卖出去的产品或服务。
商业的本质在于循环价值。这里的关键是循环,而不是价值创造或价值捕获。创造、传递、捕获这三个要素缺一不可。
在尽力满足他人价值的同时,我们能够获得最多的回报。
评论 | 0 条评论